史童童,中共党员,我院2020级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深度学习、交通预测与控制。在校期间,参与2项国家级项目、多项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参与撰写并出版英文专著1部,发表SCI、EI、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获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队长)等奖项10余项;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研究生、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多项;2021-2022学年综合测评排名专业第二(2/98)。
勤奋,在科研工作中这是永远绕不开的话题。在枯燥的学习中唯有稳住本心、日积月累才能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实验室里,史童童的座位很少是空着的,“我投过很多次论文,也被拒稿过很多次,这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需要不断地坚持下去,不能行百里者半九十。”研一的时候,他参加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新时代交通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究”中的综合与新型交通课题,参与绘制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树,期间也在2021 IEEE 16th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and Applications (ICIEA)国际会议上发表了一篇会议论文。
研二的时候,他参加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主式交通系统架构语义化表达与典型系统参考方案设计”中的子课题:自主式交通系统参考设计集构建。“因为这个项目当时比较着急,所以是一位师兄带着我们几个研二的同门集中攻克了一周,从每个人明确的任务分工到大家一起熬夜、讨论汇总,整个过程很辛苦,但是大家都觉得很有成就感,我也深深地感受到科研工作者必须是勤奋才能保持每天的进步,最终取得成功。”后来,史童童多次参与到团队的科研工作中,先后参与了两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的申报任务。
研二的时候,他参加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主式交通系统架构语义化表达与典型系统参考方案设计”中的子课题:自主式交通系统参考设计集构建。“因为这个项目当时比较着急,所以是一位师兄带着我们几个研二的同门集中攻克了一周,从每个人明确的任务分工到大家一起熬夜、讨论汇总,整个过程很辛苦,但是大家都觉得很有成就感,我也深深地感受到科研工作者必须是勤奋才能保持每天的进步,最终取得成功。”后来,史童童多次参与到团队的科研工作中,先后参与了两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的申报任务。
他回忆:每次任务大概是集中工作一个月左右,这是一种“脱胎换骨”般的经历,同时也是使自己进步最快的方式与途径,尤其是去年7-9月份的时候,他在跟随团队申报技术奖项的同时也在修改自己的SCI论文(Journal of Advanced Transportation期刊),整个过程非常忙碌,值得庆幸的是,最后这两件事情都取得了最满意的结果。
自律,对于史童童来讲就是让自己每天都很充实。“从本科的时候,我就习惯了每天早上7点起床,晚上12点前休息。早点起床可以去图书馆或者实验室精神抖擞地学习,也可以和伙伴们去操场锻炼,偶尔自己读一读课外书……”每天规律的作息,对我们正值青春的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对身心健康发展也是极其关键的。
“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大学本科的时候,他就积极加入了学校很强的竞赛团队,参加了“互联网+”、创业先锋挑战赛、挑战杯等重大学科赛事。研究生期间,又和自己的实验室同门一起组建了竞赛团队,并且在数学建模、机器人竞赛等学科竞赛中拿到了全国二等奖的成绩。他在团队中能够积极主动鼓励大家:“享受竞赛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当汗水挥洒在赛场上时,收获的‘成果’才是最甜的。”
自强,就是能够在这个年纪实现各个方面的独立。“我尝试着让自己在学习和社会兼职工作中同步,自己去过学校图书馆、学办、电工实验室等场所参与勤工助学工作,也多次在校外做过兼职,让自己充实起来”。此外,在他们课题组实验室里,任何人有困难,他总会伸出援手,毫无保留,因此任何事情交到他手上大家都比较放心。他始终坚守“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这句古话,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好人。
在学业之余,他热心参加各类志愿活动,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奉献给社会。身为党员,他常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和担当,年轻人应该将自己的青春活力回馈给社会,为国家的强盛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他将自己的温柔和关怀洒向社会:当他参加“善行一百”志愿活动时,总想着多争取一些爱心资金;参加“拉拉手”志愿活动时,总想着多陪伴那些小孩子;每年都会去一些红色革命的老地方,去感悟、学习、宣传红色知识,将这份责任和信念不断传递。